为实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宏观政策,我们不仅要在生产方面增加政府投资,在消费方面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而且还应在流通领域中下功夫。进行流通零售业态的调整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所谓流通零售业态,是指流通零售企业为有利于销售商品和获取盈利而采用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有明显特性的企业组织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具体形态。如从经营方式的角度看,就有百货商店、自选商场(超市)、购物中心、专业商店及无人售货柜等形态。从零售业组织形式看,又可分为单个商店、连锁商店、特许经营店、租赁经营店、垂直销售系统商店等。流通零售业态的演变有其内在规律,流通零售业态的变化发展既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和发展趋势,又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这就为我们用流通零售业态的调整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供了可能。
以百货商店为例。建国之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受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购买力等因素影响,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小型百货商店与杂货店为主的零售网络。随着改革开放推动的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消费品市场品种花色日益增加,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这都刺激了零售商业的繁荣。其中,大型百货商店的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大百货商店以其较高的商誉、较好的商品质量、良好的服务、配之以先进的设施,优美的购物环境,倍受消费者青睐,各项经营指标在零售业中遥遥领先。这就促使全国大中城市在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兴建大型百货商厦的热潮,推动了百货商店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大型商厦如雨后春笋地在全国城市中拔地而起,百货商店成为我国零售业占统治地位的经营方式。但进入90年代中期,各大城市的大商厦效益明显下降。到1998年,宏观经济呈现需求不足的态势,大型商场的危机开始严重暴露。中国百货零售业在80年代呈现的高利润、低风险、只赚不赔的神话开始破灭。百货商店特别是大型百货商厦这一零售业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与此同时,以自选超市为基本形式的连锁商店这种零售业态却在国内各个城市中大行其道。由于这种零售组织业态共同具有经营费用低、成本低的特点,因而能够以较低价格、方便居民挑选的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一些城市,一方面大型商厦经营日益困难,另一方面连锁商店却越开越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外零售商进入我国零售市场也是在业态上注重采用超市和连锁商店的形式,并日益占据了零售商业市场的不少份额。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首先,零售业态本身变化的规律在起作用。90年代以来,各个城市纷纷建设大型百货商厦。据统计,仅国内贸易系统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百货零售企业,1992年至1995年每年均以40%以上的速度膨胀。这一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购买力水平的较高幅度跃升。随着收入平台的上升,刺激了市场规模,客观上要求由货色品种齐全、购物环境优雅、附加服务功能完善的大型百货商店成为市场零售业态的主角。这就是80年代以来大型商厦高利润的基础。但是这种流通业态的结构调整,仍需要保持大中型百货商厦的合理比例和与人口、购买力之间的合理比例。在对零售商业规模的测定中,最主要的是购买力水平。1995年以来全国各地零售商业企业效益下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商场发展超前于购买力增长。由于营业额下降,为了促销,采取一系列竞争措施,又导致营业成本上升,费用加大,使利润额大大减少。在开始阶段,一部分商店转嫁成本给消费者,使大型商厦的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这样又造成恶性循环。购买力增长慢的居民不愿到大型商厦消费,纷纷转向成本低、价格便宜的超市和连锁商店。随着新的拥有低价格优势的业态出现,原本的百货商店由于经营费用高、价格优势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
其次,可以从市场形态的转型方面探讨。经过长期的买方市场,我国从1996年起已明显转向全面的卖方市场。市场上供过于求或供求平衡的商品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虽然我们还不能据此判断我国已出现了全面的“过剩经济”,但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特征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存在则是肯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在这个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企业的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双向推动,不仅需要扩大投资额和居民购买力,还需要流通领域予以“助推”。从消费来说,我们不仅要进行正确的消费政策的宣传,开展信用消费等,还要通过流通业态的调整,使居民购买力在市场上真正“实现”。因为,在目前大量的日常消费品还不可能用信贷消费来推动的情况下,通过流通业态的调整,发展居民“喜见乐闻”的连锁商店、特色商店等零售形式,以低价位、好服务来促使销售额的稳定增长,就能够在市场上帮助“实现”一块销售额。这不仅对于增加总需求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买方市场下的商业结构调整也有重要意义。
面对大型零售百货业效益大幅下滑,网点布局重复等现状,应把控制大型零售百货发展,改变粗放经营,走集约化发展路子作为今年内贸的重点。在商业流通设施,特别是大型商场的建设上,首先要改变盲目铺摊子,重复建设,粗放经营的状况,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切实将现有的商业流通设施用好、管好。其次是堵、疏结合,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建设重点应引导企业发展便民连锁店、传统特色店。在居民居住区及新建小区,积极发展便民店。按照不同的消费层次,进行经营高、中、低档的商场的区分,按消费者年龄、性别以及消费用途等特点,形成大众化、专业店经营特色。此外,要营造理想购物空间环境,按规划建有停车场、地下停车库的大型商场,不能将停车场(库)挪作他用等等。进行流通业态的调整,对实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政策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值得重视。